银河航天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徐鸣(前排右二)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。央视新闻画面截图
本报记者 卢志坤 北京报道
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受邀出席会议的银河航天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徐鸣表示,作为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代表,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,自己对于民营企业发展前景信心倍增,更加坚定了科技创新、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。
“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,我感受到民营经济正在迎来新的机遇,大有可为。”徐鸣在谈到参会感受时表示。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15至2021年,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保持着22.3%的年均复合增长率,预计到2030年,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。
商业航天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正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,商业航天相关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了解到,作为本次座谈会中唯一的民营商业航天代表企业,银河航天在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,主要从事卫星制造以及为用户提供卫星互联网解决方案,是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独角兽企业(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初创企业)。
据徐鸣介绍,公司投入运营6年多来,已经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20余颗卫星,构建了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“小蜘蛛网”,完成了多项全球和国内首创的卫星互联网应用验证,并已在海外落地。
银河航天这样的新兴企业的涌现和快速成长,离不开政策支持。
《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(2015—2025年)》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,为商业航天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。
2024年,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,标志着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。
在地方政策层面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海南等地密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,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。
例如,北京将商业航天列为2025年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,并计划2026年实现更高技术水平的可重复使用火箭首发。
此外,多地通过资金支持、税收优惠、人才引进等方式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。
据了解,2024年11月底,我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,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。
通过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,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产业协同正在出现。形成了“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”三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,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体系。
徐鸣表示,正是依托我国强大的工业体系优势,银河航天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产业链开放式创新,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。
PG电子官方网站徐鸣指出,随着业务拓展,公司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从最初的100家增加到1300多家,带动了卫星制造、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,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。
“面向未来,我们将继续加油,牢记总书记对于民营企业的殷切嘱托。”徐鸣表示,“我们相信爱拼才会赢,将继续推动大国重器级别的科技创新,与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,抓住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机遇。”
(编辑:卢志坤 审核:童海华 校对:颜京宁)
全国咨询热线
PG电子·(中国)官方网站
联系电话:13594780440
联系人:李总
邮箱:collegiate@icloud.com
公司地址:厦门市匆耳观111号
微信扫一扫
手机官网